Product Display 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我的心也是肉做的 谈谈我心中的奥林巴斯

来源:安博电竞中国官方网站网站    发布时间:2023-12-04 17:38:06
前两天奥林巴斯正式对外发布公告,称已与日本产业合作伙伴股份公司(JIP)签署了协议,将在今年年底

  前两天奥林巴斯正式对外发布公告,称已与日本产业合作伙伴股份公司(JIP)签署了协议,将在今年年底前把以“数码相机+IC录音机”为代表的映像业务转让出去。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刚刚度过百岁生日的奥林巴斯将不再是一家相机厂商,从此更专注于它们的医疗/产业设备领域。

  有很多朋友发消息询问我这是啥状况,甚至连同事@陈京cheji 老师也问“春卷你作为一个‘奥炮’,不打算说些什么吗?”我当时回答,没啥可多说的:

  一方面这几年奥林巴斯的映像业务一直业绩不佳(特别是对比赚翻了的医疗业务),逐渐边缘化是事实;另一方面我们大家都认为这次出手对映像部门而言或许并不是什么坏事,反而是一个新机遇。至少从目前来看,奥林巴斯映像中国还会继续开展业务,因此短期内销售和服务都不会有什么变化。当然,由于在映像业务出售后,新公司可能不会再使用“奥林巴斯Olympus”的品牌而启用新名字(或许会学习VAIO,直接把系列/型号名作为新品牌,比如OMD啥的?),因此我们熟悉的奥林巴斯相机确实是要告别历史舞台了。

  尽管我以“奥炮”(比‘奥林巴斯枪手’更进一步的‘炮手’)自居,却只能眼看着曾经心爱的品牌打包出售的结局内心自然满是唏嘘和黯然。我们总不禁要想:如果当年奥林巴斯能在某些重大决策时换一个方向、如果奥林巴斯能在做转型时能更坚决一些、如果我们作为媒体和用户能更积极的对厂商施加一些影响,是否就能避免今天这一切的发生?但市场没有“如果”,现在我们能做的唯有面对现实,然后祝愿映像部门能复制VAIO的成功,在JIP的帮助下获得重新起步的机会。

  我特意去Dpreview的相机Timeline网页上(文末‘阅读原文’)按时间排序重温了一下奥林巴斯数码相机的发展,从中选择了一些曾经关切的机型做个简短的回顾——这几乎也成为我自己使用数码相机的历史回顾。由于Dpreview所记录的型号和发布日期可能与日本本土/中国大陆不一样,因此以下数据仅做参考。

  奥林巴斯于1997年推出了它们的第一台数码相机D-300L,而我个人是99年-00年开始接触数码相机的。不过,我的第一台数码相机不是奥林巴斯而是来自富士(MX1500)。当时我手捧着那台定焦的150w像素富士卡片机,内心却是对拥有变焦(Zoom)功能的机型非常憧憬。于是,在2001年我通过“海淘”的方式购入了一台奥林巴斯C-700UZ——这台相机名字里的“UZ”,实际是“Ultra Zoom(超长变焦)”之意。从定焦相机一跃跨入“十倍变焦”时代,可见我当时对变焦是有多么痴迷。

  不过由于当时的C-700UZ存在“紫边严重”、“长焦端画质偏软”等问题,我很快又把它转手出掉而入了一台发布稍早但定位更高端的C-2100UZ。当时,我慢慢的变成了了PChome摄影论坛(DC CLUB)的版主,并于2002年正式被PChome“招安”成为他们的全职编辑负责数码频道,所以在我和几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让很多论坛网友也购入了C-2100UZ相机,以至于它一度和富士S602并称为“坛机”。

  应该说,C-2100UZ虽然并非是我最早使用的数码相机,但它绝对是对我产生最大影响甚至改变了我人生轨迹的一款产品。当年那台C-2100UZ早已经被我出掉了,但前两年我又买了一台同型号回来做永久收藏;

  2003年,奥林巴斯发布了他们的首款4/3规格数码单反相机E-1。在当时来看,奥林巴斯选择只有全画幅1/4大小的4/3元件有其独特考量:机身和镜头都能做到更加轻巧,而比全画幅更短的法兰距能提供更好的光线入射角度以提升边缘画质等等。但更重要的一点是,当时的全画幅元件(CCD)的价格还很高,选用更小规格的元件有利减少相关成本/售价。奥林巴斯认为,4/3规格实现了“(机身/镜头)体积”与“画质”的最佳平衡,这实际也是此后奥林巴斯始终坚守4/3规格(后来演变成微单用的M4/3规格)的最终的原因。而且,E-1所具备的三防、超声波除尘、机身防抖等特性也体现出其优于佳能/尼康入门APS-C画幅DSLR的专业定位。于是,E-1很快就成为了我自己拥有的第一台数码单反;

  在此之后,奥林巴斯就开始了消费数码相机与数码单同发展,“两条腿”走路的格局。这也是当时佳能、尼康、柯尼卡美能达(后被索尼收购)等大厂的共同选择。

  在当时,随着“胶片黄色巨人”柯达的轰然倒下,数码相机时代进入了真正的蓬勃发展时期:一边是传统消费数码相机进入了所谓的“旗舰”时代和“个性”时代,奥林巴斯先后推出了具有极高画质的C-8080 WZ(广角变焦)和至今依然让人觉得美不胜收的μ [mju:] mini DIGITAL(国内型号)/Stylus Verve(海外型号)系列;一方面则是入门级DSLR售价降入万元内,开启了所谓“全民单反”时代。奥林巴斯在当时推出了E-300等普及型号,虽与佳能300D之类大热型号相比略显小众,但同样赢得了市场的热烈欢迎;

  在此期间,我个人比较留意的一个机型是奥林巴斯E-30。这款定位中端的单反首次加入了“艺术滤镜”功能,能让用户无需后期PS,直接拍出能表达情绪的各种“特效照片”。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当时的这种艺术滤镜是只能在拍摄前选择而非拍摄后再做处理。厂商的愿景是让用户在按下快门前就想好用哪个滤镜而非后期“碰运气”。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创意且文艺气息十足的设计,只可惜后来奥林巴斯自己也通过RAW图像处理的方式“绕开”了这种设定。今天,每当我看到一些手机反而拥有了这种不能通过后期、只能在拍摄前设定的滤镜模式时,就会想起E-30早早迈出去的那一步;

  2009年6月,奥林巴斯紧跟着松下的G1推出了E-P1。这是奥林巴斯的第一款无反(微单)相机,也是世界上第一款类旁轴取景样式(松下G1是类单反取景)的无反。即使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款相机也具有轻便小巧、美观实用等等特性,并且确立了M43的发展前途。E-P1和此后的平价机型E-PL1一时成为市场宠儿,人们惊喜的发现这种和消费DC相近尺寸的新相机却能提供与DSLR相同的画质!E-P1的成功也使得奥林巴斯消除了传统4/3 DSLR销售下降的阴霾,并为奥林巴斯的无反长期霸占日本、港台相机市场销量榜首位置做好了准备;

  2010年10月推出的奥林巴斯E-5是奥林巴斯4/3规格单反的最高旗舰机型。但此时的奥林巴斯在传统4/3规格道路上已经越走越远,甚至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

  E-5机身本身没什么问题,但奥林巴斯同时期推出的一系列所谓“神头”、“牛头”却让我这个“奥炮”在对其强悍指标(动辄全程F2光圈的全程大变焦)欣喜之余心怀隐忧——这些玩意实在太大太重了!它们已经完全失去了当年开发4/3时机身/镜头都要更轻便的初衷。尽管这些镜头在光学性能上近乎无可挑剔,但真的有用户愿意用这样大的镜头外拍吗?

  毕竟它们的体积和重量都与全画幅镜头相去不远且此刻全画幅元件在画质(主要是高ISO画质、宽容度、背景虚化)上的优势慢慢的变明显!事实上,E-5也因此成了奥林巴斯4/3规格的最终绝唱,奥林巴斯开始转身专心搞无反了;

  在整整等待了三年后,2013年9月奥林巴斯终于推出了他们的无反旗舰E-M1。我曾经满怀激情的为它写下一篇题为“一个交代,一次别离”的稿子,原因是这台新机能通过转接环方式最后支持一把4/3的镜头群组。它的出现也正式公开宣布“M43”彻底取代“4/3”,奥林巴斯用这台旗舰给了4/3一个“体面退出”的机会。

  然而,在当时我实际上并不非常看好新旗舰——因为它的体积和功能看起来还是太大、太专业了一些且价格也非常高。毕竟,2013年的数码相机市场已受到了来自手机拍照的巨大冲击,传统卡片数码相机已步入消亡而厂商们都在拼命搞小型化轻量化的微单。更可怕的是,随时代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曾经高不可攀的全画幅元件(已从CCD转成了CMOS)价格正一路走低,奥林巴斯吃惊地发现M43原本在成本上的优势已经慢慢的变小?

  此后的奥林巴斯可谓是进入了一段发展的迷茫期。诚然,2015年初推出的E-M5 II和2016年初的PEN-F都是“既叫好又叫座”的机型,但我们一边在欣赏奥林巴斯E-M5 II超强的“摇摇乐”(高像素解析)功能与PEN-F近乎完美的外观设计与做工时,一边也在哀叹“怎么还是只有这么点像素?!”先是所谓“1200万像素够用论”说了好几年,然后才艰难提升到1600万。等PEN-F出来后,M43的像素记录就停滞在2000万级别再也不动了!

  目前奥林巴斯的两款旗舰机型,E-M1X原本是为了应对东京奥运会而推出的一款不惜成本、不计代价的“超级机型”。用@陈京cheji 老师的话来说,“它简直是光学巨匠的执着与顽固的完美体现!”而E-M1 III则是集奥林巴斯各项“黑科技”于一体的大成之作。

  两者都有着业内最强大的防抖系统(只受地球自转影响的7.5档防抖,能轻松4秒手持!)、它们都有可以售出输出超高像素照片的“摇摇乐”系统,它们还有诸如星空对焦等绝活以及其他绝不输于任何一个对手的机身性能。但此时竞争对象却掏出了高达5、6000万素级别的全画幅元件...

  我们不是唯像素论者,我们也认为像E-M1X这样的高速旗舰其实2000万像素足够(毕竟佳能、尼康的速度旗舰也是相近分辨率),但我们也要客观的承认奥巴在像素方面停滞太久了。原因何在?毕竟奥林巴斯自家并不生产CMOS啊,而索尼传说中的那块4000万像素M43元件也迟迟没有下文。

  残念啊!我始终认为,当松下开始调转船头,放下M43而和适马徕卡搞L卡口全画幅“马拉松”联盟的时候,奥林巴斯依旧坚守M43是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妙招。正如他们所做的那个比方,马路上有各式各样的车辆:有超跑、有顶级越野车,但实际也会有轻便小车或者实用的家用车。奥林巴斯坚持认为用户的需求是多样化的,而M43作为一种实现“体积”与“画质”平衡的规格同样能够很好的满足用户的需要——毕竟不是人人都要大而全的全画幅,毕竟也不是人人都背得动那些重达数公斤的镜头的。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我们还没有来得及看到奥林巴斯证明M43的优势,市场形势就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未来,原奥林巴斯的映像部门将会和JIP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我还不好说,但作为一名“奥炮”我觉得它们未来可能有这样几条路:

  1、首先是否还要坚持M43?说实在的,如果决定要转全画幅恐怕对JIP而言负担太大(毕竟要换掉整个架构从头做起)。或许JIP也加入某一阵营(比如‘马拉松’)会是比较现实的做法?

  2、如果依旧维持M43,那我觉得应该把“轻巧随行”发挥到极致。去开发更小巧的机身,同时,将一些决定性的性能如7.5X防抖和手持摇摇乐下放到入门机身上,提升系列整体实力;

  3、或者走精品化复古道路?以重启PEN-F为切入点,主打情怀牌。推出机身工艺更精致,复刻意味更加浓厚,配件更丰富的PEN-F系列新品...总之,这样的相机买回来就是收藏的而不是用的(笑);

  4、对现有产品暂时不做变化,但原先规划一些高端镜头如1.2大光圈定焦旗舰先暂时放一放?学习腾龙E卡口无反镜头群的做法,推出一批相对廉价的M43镜头群(比如能挂机的F1.8系列)以及充分的发挥M43在长焦方面的优势;

  5、等待和积极推动行业技术发展,让高像素的CMOS元件早日就位,然后再决定发展趋势...

  总之,正如我前文所说奥林巴斯出售映像业务给JIP并非是什么坏事,更不像一些网友所悲观认为的“天塌了”。所谓“危机”,就是虽遇“危难”但“机遇”同样蕴含其中。在成立新公司后,原本被不断边缘化的映像部门反而能够得到一个先停下来反思和重新确定方向的契机。同时,虽然不能再用“奥林巴斯”的金字招牌可他们也因此卸下了历史包袱,获得了“轻装上阵”的先决条件。

  当然,这一切还都是我们的猜测,我们还在关注奥林巴斯与JIP披露更多未来合作的细节,但我相信我所熟悉和喜爱的“奥林巴斯相机”(虽然以后未必是这一个名字)并不会就此沉沦,更大的可能是学习从索尼抽身的VAIO那样,获得重塑自身价值的可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华尔街预测张一鸣有望冲“中国第一个世界首富” 字节跳动不玩400亿游戏回归主业

  Surface Laptop Go 3体验:性能升级 轻巧机身续航给力

  43.5 万元起,特斯拉 Cybertruck 终于交付,马斯克当初说的都实现了吗?

  网红大V测豹5高速油耗18升,比亚迪:3个时间段超过180公里/h,当地交警已介入

  Surface Laptop Go 3体验:性能升级 轻巧机身续航给力

  43.5 万元起,特斯拉 Cybertruck 终于交付,马斯克当初说的都实现了吗?

上一篇:数码单反编年史:白银时代——奥林巴斯篇 下一篇:奥林巴斯上海展现多元化创新实力 将与更多优秀医疗企业合力向前
关闭 安博电竞中国官方网站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