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泉州申遗成功!快和小北一块儿来看看吧

来源:安博电竞中国官方网站网站    发布时间:2024-02-02 18:44:24    16

  下草埔遗址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尚卿乡青洋村东南约800米的一处山坡上,属于青阳冶铁遗址的一部分。青阳冶铁遗址于1966年发现,面积约100万平方米,下草埔遗址是其中最为典型的遗址,集中分布着宋元时期的冶铁遗存。

  2019年以来,在国家文物局统筹下,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沈睿文教授担任考古领队,学院历史时期考古、科技考古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组成发掘成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对下草埔遗址开展考古发掘和调查工作。

  北大师生在下草埔遗址内共计发掘2000余平方米,揭露了6处宋元时期的炼炉、3处房址,以及板结层、石台阶、石墙、护坡等性质与功能各异的多类型遗迹,出土遗物有钱币、陶瓷、冶炼遗物、金属器等。

  考古发现与研究让我们更加了解泉州地区宋元时期的冶铁业。以下草埔遗址为代表的安溪宋元冶铁遗址,都会存在板结层的独特现象。考古人员认为,这是有规划的行为,具有典型的地方特点,这种技术在国际上还是首次发现:每当冶炼垃圾堆积到一定的高度,便会在上端以“板结层”的方式来进行处理,起到压实、固定冶炼垃圾的作用,是就地处理冶炼垃圾的简易有效的办法,同时能作为随后冶炼的操作平台。

  对遗址内出土的大量炉渣与积铁做多元化的分析检测,根据结果得出,当年这里同时存在块炼铁、生铁冶炼两种古代冶铁技术体系;宋元地层内出土的墨书瓷片记录了工匠的姓氏,为了解当时冶铁生产状况及从事冶铁生产者的社会经济地位提供了宝贵文字信息;从出土的建盏和莲瓣纹瓦当等相对高等级的生活、建筑用具则可以推断,这处遗址等级较高,官署或铁场管理者存在的线索或许就隐藏在这些遗物当中。

  在发掘过程中,下草埔考古队的成员们充分的利用工作间隙,对下草埔遗址为核心的周边区域进行区域考古调查,踏查了多个冶铁遗址点、古代矿洞、道路、水系。结合实地的考察与分析,我们了解到,遗址及周边相关遗址地点均分布于古道、水系周围,贯穿其间的陆路、水路运输系统,紧密地联结起区域内外。因此,文献中所记载的“青阳铁场”可能并非高度集中的冶炼场,而是在依靠矿脉、水源、山林,临近道路、聚落的多个地点同时或相继作业,因地制宜地发展冶铁业。从开凿矿洞,采矿作业,到焖烧木炭,升炉冶炼,粗锻成型,最后将产品投入贸易链条,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重要商品,勾勒出高度一体化的乡村腹地手工业体系和海港经济体的空间布局和整体形态。

  下草埔考古队员李佳胜、梁硕、方立阳进行古道、古代矿洞调查、测绘工作(何康、张周瑜拍摄)

  下草埔冶铁遗址是宋元时期泉州冶铁手工业的珍贵见证,也是构成“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出口商品生产的代表性遗产要素。此前,该遗址作为国内首个科学考古发掘的块炼铁冶炼遗址,入选了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初评名单。在坚守田野考古一线工作的基础上,新兴科学技术手段成为田野考古工作者的必修课。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科技考古专业的研究生全程参与本次考古工作,他们结合地层关系,对遗址的木炭样品、冶金遗物及土壤进行分层、分类的系统筛选、采样工作。考古队在遗址现场搭建了冶金考古实验室,考古队员们通过金相实验判读冶炼遗物的技术类型。便携式XRF和扫描电镜被用于分析出土炉渣、矿石、陶瓷釉面、胎体的元素成分,木炭样品被送往北京大学考古年代学实验室做碳十四测年,宏观的遗迹现象结合微观的分析检测,使得判断遗址的年代信息和性质有了更为坚实的科学基础。

  无人机与相机是本次考古工作中的重要“助手”,借助它们,我们大家可以对遗址、遗迹进行三维建模,更好地呈现出遗址的状况;互联网和数字手段也在考古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网络环境尤其是网络的协同工作,实现了遗址现场和学校数字实验室的云计算、云服务模式;通过数字手段将下草埔遗址发掘所得庞杂的考古信息分类整理,形成一个具有完整链条的考古学背景信息数据库;运用GIS技术进行区域调查,实现田野考古数据资料可视化、数字化管理。

  下草埔遗址出土的冶炼遗物中藏着什么样的历史线索?下草埔遗址有着怎样的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千百年前的刺桐城呈现出怎样的生产与生活图景?随着考古发掘和后续的整理、研究工作持续推进,宋元时期泉州冶铁业的面貌逐渐清晰,曾经的繁华揭开了面纱,埋藏了无数个春秋的谜底缓缓浮现。

  2019、2020年两个发掘季度的考古发掘收获与研究成果,汇编成《安溪下草埔遗址2019-2020年度考古发掘报告》,已于2021年6月正式出版。这是北大考古文博学院与泉州、安溪的政府部门合作交上的一份阶段性“作业”,将遗址空间上的多个台地、揭露的多属性遗迹、出土的多类型遗物之间关系进行梳理、分述,为研究科技史、城市史、手工业经济史、社会史提供一些新的材料。

  除了对遗址的调查、钻探、发掘和研究,以及报告的撰写、校对和出版,北大考古队还参与了遗址展示馆规划、展陈设计、落成的过程。

  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展示馆于今年6月试开馆,展览包括序厅、千年铁场、冶铁神工、远过重洋和结语五个部分。展示馆为安溪县彰显文化魅力、赓续历史文脉、推动文旅融合提供了窗口、搭建了平台,也是新时代北大考古新方式和新理念的实践——从田野发掘、研究走向田野考古与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展示、利用并重的新阶段。北大考古人不仅关怀遗产的过去,叩问历史的真相,也关注遗产的现在与未来,致力于推动公众考古,普及文物保护理念,积极探索考古文博工作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融合。

  历史上的泉州,曾经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港口城市、宋元中国繁华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这里曾商船攒聚,舳舻千里,盛景空前。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游历泉州,并在书中写道:“刺桐城的沿海有一个港口,船舶往来如织,装载着各种商品,驶往蛮子省的各地出售。这里的胡椒出口量非常大,但其中运往亚历山大港以供应西方各地所需的数量却微乎其微,恐怕还不到百分之一。刺桐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于此,货物堆积如山,买卖的盛况令人很难来想象。”而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的发掘,在这些古老的文字记载之外寻觅到更多的实物证据,深化了泉州作为古代“东方第一大港”的遗产内涵。

  安溪青阳下草埔遗址是泉州地区宋元时期块铁冶炼的代表,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的冶铁生产与贸易情况,促进构建宋元时期福建乃至长江以南地区冶铁业的技术特点和组织架构。遗址体现出中国古代完整的钢铁生产技术体系,是中国在世界文明史、科技史上留下的重要一笔。铁制品通过海洋商贸走向世界,再现了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的兴盛,揭示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成就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再次为世界讲述了一段精彩的“中国故事”。

  此次泉州申遗成功,是一场值得庆祝的胜利,但北大在泉州的工作并没有画上句点。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安溪设立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安溪)研究中心和考古工作站,制定长期工作规划。以该研究中心和工作站为平台,北大考古将进一步深化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与安溪人民携手,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世界文化遗产。

  拂尘觅幽,探赜古史,让被遮蔽的文明宝藏光芒重现,为世界文明的灿烂星河添上属于华夏的一抹异彩。在这条寻根、求真、务实、致远的道路上,北大考古人的精彩未完待续。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关闭 安博电竞中国官方网站网站